部分不合格检验项目小知识
一、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山梨酸及其钾盐抗菌性强,防腐效果好,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食品防腐剂。长期食用山梨酸及其钾盐超标的食品,可能对肝脏、肾脏、骨骼生长造成危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腌渍的蔬菜中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最大使用量为1.0g/k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豆干再制品中山梨酸及其钾盐的最大使用量为1.0g/kg。“酱油珍珠小米辣(酱腌菜)”中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检验值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但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腌渍的蔬菜、进口豆干再制品中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检验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经营企业未按照包装中标示要求来控制产品生产过程;可能是生产者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也可能是在使用过程中未准确计量;还可能是对中国大陆相关标准要求不了解所致。
二、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
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一种防腐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长期食用苯甲酸及其钠盐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肝脏积累性中毒,危害肝脏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花生及其制品中不得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花生及其制品中检出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的原因,可能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范围使用。
三、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甜度是蔗糖的40—50倍。长期摄入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危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杂粮制品中不得使用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杂粮制品中检出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的原因,可能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违规添加以改善口感。
四、日落黄
日落黄属于水溶性偶氮类化合物,是常见的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长期摄入日落黄超标的食品,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豆干再制品中不得使用日落黄。进口豆干再制品中检出日落黄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超范围使用;也可能是对中国大陆相关标准要求不了解所致。
五、柠檬黄
柠檬黄又名食用黄色4号,属于水溶性偶氮化合物,是常见的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柠檬黄基本无毒,不在体内贮积,绝大部分以原形排出体外,但长期食用柠檬黄超标的食品,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豆皮中不得使用柠檬黄。豆皮中检出柠檬黄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超范围使用。
六、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具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不会对身体造成健康危害,但过量食用会引起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淀粉中二氧化硫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3g/kg,水果干制品、腌渍的蔬菜、香辛料及粉(仅限八角)、蜜饯凉果中二氧化硫的最大使用量为0.1g/kg、0.1g/kg、0.15g/kg、0.35g/kg。淀粉、水果干制品、腌渍的蔬菜、香辛料及粉(仅限八角)、蜜饯凉果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工艺控制不好;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而超限量使用二氧化硫;也可能是使用时不计量或计量不准确;还可能是由于使用硫磺熏蒸漂白传统工艺或直接使用亚硫酸盐浸泡所造成。
七、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防腐剂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延缓或抑制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长期食用防腐剂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防腐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辣椒酱中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未严格控制各防腐剂的用量。
八、N-二甲基亚硝胺
N-二甲基亚硝胺是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一种,是国际公认的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具有肝毒性和致癌性。目前由N-二甲基亚硝胺引起的急性中毒较少,但如果一次或多次摄入含大量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也可能引起急性中毒。《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干制水产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的最大限量值为4.0μg/kg。预制动物性水产干制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检验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原料腐败或加工过程控制不严所致。
九、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如果食品中的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小麦粉馒头》(GB/T21118—2007)中规定,小麦粉馒头的大肠菌群检验结果不得超过30MPN/100g。发酵面制品中大肠菌群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可能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人员、工器具等的污染;也可能是灭菌不彻底导致的;还可能与产品储存条件不当有关。
十、霉菌
霉菌是评价食品质量安全的一项指示性指标,食品中霉菌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计数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形成的霉菌菌落数。如果食品中的霉菌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降低食品食用价值,还可能产生霉菌毒素;长期食用霉菌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冲调谷物制品》(GB 19640—2016)中规定,同一批次产品5个样品的霉菌检验结果均不得超过100CFU/g,且最多允许2个样品的检验结果超过50CFU/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 7099—2015)中规定,糕点中霉菌最大限量值为150CFU/g。冲调谷物制品、糕点中霉菌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或包装材料受到霉菌污染;也可能是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还可能与产品储运条件不当有关。
十一、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不是致病菌指标,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如果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中规定,食醋同一批次产品5个样品的菌落总数检验结果均不得超过104CFU/mL,且最多允许2个样品的检验结果超过103CFU/mL;《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冲调谷物制品》(GB 19640—2016)中规定,冲调谷物制品同一批次产品5个样品的菌落总数检验结果均不得超过105CFU/g,且最多允许2个样品的检验结果超过104CFU/g。食醋、冲调谷物制品中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也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或储运条件不当等有关。
十二、总酸(以乙酸计)
总酸是食醋的特征性品质指标之一。一般而言,总酸含量越高说明食醋发酵程度越高,酸味越浓。总酸不合格主要影响产品的品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中规定,食醋中总酸(以乙酸计)≥3.5g/100mL;《酿造食醋》(GB/T18187—2000)中规定,食醋中总酸(以乙酸计)≥3.50g/100mL。该批次产品中总酸(以乙酸计)含量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也不符合相关产品执行标准要求。食醋中总酸(以乙酸计)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未按产品执行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也可能是出厂检验把关不严造成。
十三、不挥发酸(以乳酸计)
不挥发酸(以乳酸计)是食醋中总酸的一种,以乳酸为主。不挥发酸(以乳酸计)不合格主要影响产品的品质。《酿造食醋》(GB/T 18187—2000)中规定,固态发酵食醋中不挥发酸(以乳酸计)≥0.50g/100mL。固态发酵食醋中不挥发酸(以乳酸计)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发酵工艺控制不当。
十四、多菌灵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防治效果。长期食用多菌灵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规定,多菌灵在孜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3mg/kg。孜然中多菌灵检验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违规使用;也可能是在临近采收的孜然上不当使用所致。
十五、铅(以Pb计)
铅是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可在人体内蓄积。长期摄入铅含量超标的食品,会对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山东腾盛食品有限公司 蔬菜干制品》(Q/TTS 0004S—2023)中规定,干制蔬菜中铅(以Pb计)的企业标准指标值为≤0.75mg/k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干制蔬菜中铅(以Pb计)的限量值为0.8mg/kg。该批次产品中铅(以Pb计)检验值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也不符合相关产品执行标准要求。蔬菜干制品中铅(以Pb计)检验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中铅含量较高,导致干制品铅超标;也可能是生产设备或包装材料中的铅迁移带入。
十六、过氧化值/过氧化值(以脂肪计)
过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主要反映油脂被氧化的程度。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但长期食用过氧化值严重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中规定,食用植物油(包括调和油)中过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为0.25g/100g;《菜籽油》(GB/T 1536—2021)中规定,压榨二级菜籽油中过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为0.25g/100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中规定,熟制葵花籽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为0.80g/100g。“菜籽油”中过氧化值检验值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也不符合相关产品执行标准要求。食用植物油中过氧化值,熟制葵花籽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验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原料采购把关不严;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被氧化;也可能是生产工艺不达标;还可能与产品储藏条件不当有关。
十七、酸价(KOH)
酸价,又称酸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的酸败程度。酸价超标会导致食品有哈喇等异味,严重超标时会产生醛酮类化合物,长期摄入酸价超标的食品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中规定,食用植物油(包括调和油)中酸价的最大限量值为3mg/g。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检验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原料采购把关不严;也可能是生产工艺不达标;还可能与产品储藏条件不当有关。
十八、泛酸
泛酸又称维生素B5,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可以构成辅酶A和酰基载体蛋白,在人体代谢中发挥作用。泛酸缺乏可能会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疲倦无力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GB 31601—2015)中规定,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中泛酸含量(以每日计)应在2.8—12.0mg范围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中规定,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中泛酸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辅料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搅拌不均匀;还可能是在加工或储存过程中损失。
十九、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以维持血浆钙和磷的水平稳定,满足骨骼矿物质化、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及细胞的基本功能。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钙的吸收利用降低,出现佝偻病、骨软化症及骨质疏松等问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GB 31601—2015)中规定,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中维生素D含量(以每日计)应在3—10μg范围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中规定,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中维生素D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辅料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搅拌不均匀;还可能是在加工或储存过程中损失。
二十、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能引起夜盲症、干眼症等眼部症状,还可能会导致食欲减退、免疫功能低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中规定,运动营养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以每日计)应在120—375μg范围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中规定,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运动营养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辅料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搅拌不均匀;还可能是在加工或储存过程中损失。
二十一、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长期严重缺乏可能导致坏血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中规定,运动营养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以每日计)应在15—100mg范围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中规定,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运动营养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辅料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搅拌不均匀;还可能是在加工或储存过程中损失。
二十二、镁
镁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矿物质元素,可促进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兴奋性,还可以影响胃肠道功能等。镁缺乏可能会影响体内钙代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中规定,运动营养食品中镁含量(以每日计)应在53—300mg范围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中规定,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运动营养食品中镁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辅料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搅拌不均匀。
二十三、钙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可维持人体神经和肌肉活动、促进细胞信息传递。过量摄入钙可能会导致高血钙症、高钙尿、血管和软组织钙化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中规定,适用于6—60月龄的辅食营养素补充食品中钙每日份含量应在180—240mg范围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中规定,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辅食营养补充品中钙含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工艺不合理;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搅拌不均匀。
二十四、10-羟基-2-癸烯酸
10-羟基-2-癸烯酸,又称王浆酸,是蜂王浆特有的生理活性成分,是评价蜂王浆质量的重要指标。10-羟基-2-癸烯酸含量不达标会影响蜂王浆品质。《蜂王浆》(GB 9697—2008)中规定,质量等级为合格品的蜂王浆中10-羟基-2-癸烯酸含量不低于1.4%。蜂王浆中10-羟基-2-癸烯酸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对原料质量把控不严;也可能与加工过程中掺假有关。
二十五、钠/总钠
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钠离子在体内有助于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协助生理功能正常运作。钠缺乏可能会导致食欲减退、倦怠、恶心呕吐、血压降低等。婴幼儿肾脏功能不如成人健全,摄入钠离子不足可能导致脱水,甚至惊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中规定,没有特别添加钠营养素的运动营养食品中钠的最大含量(以每日计)为1600m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中规定,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中总钠的最大含量为200mg/100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中规定,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运动营养食品中钠、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中总钠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工艺不合理;也可能是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